近日,江华人民法院成功调处一起因网络交友引发的民间借贷纠纷,以高效、贴心的司法服务,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
原告刘某与被告高某通过网络平台结识,日常频繁互动让两人逐渐成为好友。交往期间,高某以祖父生病住院、资金周转困难为由,向刘某借款6000元。刘某出于情面慷慨相助,然而借款后高某却拒不还款,甚至拒接电话、下落不明,使刘某陷入维权困境。多方寻找无果后,刘某向高某户籍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高度重视。
为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法官决定以调解为突破口,首要任务是找到失联的高某。于是,法官驱车前往高某户籍所在地,走村入户,走访村委会和邻里乡亲,多方打听其居住地址和联系方式。经过连续多日不懈努力,法官终于在当地村民帮助下联系到高某。起初,高某心存抵触,以各种理由拒绝还款,态度坚决。面对僵局,法官将法理与情理相结合,一方面严肃指出其拒不还款、逃避债务的行为于法无据,告知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明晰法律底线;另一方面,耐心倾听高某难处,从诚信做人、友善处事角度进行情理劝说,引导其换位思考刘某的维权困境。在法官反复疏导下,高某逐渐认识到错误,打消侥幸心理,主动表示愿意承担还款责任。考虑到高某在外地务工,回来当面调解成本过高,承办人采取网络线上调解方式,让刘某与高某达成一致调解协议,高某承诺按期足额偿还借款。刘某对法院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连连称赞,对调解结果十分满意。
近年来,江华法院始终秉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理念,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对各类民事纠纷注重源头化解、多元调处,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耐心化解矛盾,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来源:江华融媒体中心
作者:罗娅琼
编辑:刘翥
本文为江华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江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