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华司法局码市司法所联合码市镇政法办、江华公安局码市派出所、江华人民法院码市法庭,通过司警法联调工作机制成功化解了一起周期长达九年的合同欠款纠纷,有效预防社会风险隐患发生。
2025年5月3日,正值五一假期,码市派出所接到码市镇朝阳村红色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施工方报警称,施工现场有人员因债务问题聚集,安全生产秩序受阻。接到报案后,码市派出所、码市司法所、镇政法办迅速启动快速联调机制,组成工作专班,安排民警和调解员赶赴现场。
考虑到此起纠纷的敏感性以及现场人员众多,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群体冲突。为避免矛盾升级,民警迅速到达现场控制事态,调解员对双方当事人开展调查。经调查,工程施工方李某于2016年承包其他工程项目时,陈某向其供应红砖等建筑材料,但直至今年五一假期,李某仍有材料款85000元未支付。陈某及其家属于5月3日前往工地现场讨要拖欠材料款未果,一气之下遂阻拦施工,导致工程停滞。调解员向双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条款,民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告知陈某及其家属阻拦施工行为的法律后果。之后,双方自行约定5月6日下午到码市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调解开始时双方情绪都很激动,陈某一直强调李某如果不当场给付拖欠材料款,将继续阻拦工地施工。没有意识到主体双方是自己和李某,合法路径是找李某而不是去工地现场阻工,导致工程业主利益受损。调解员以事实为依据,从双方立场出发,引导他们换位思考。采取背靠背的调解思路,安抚双方的情绪,分头做通思想工作,并注重普法,一手抓调解,一手抓教育,从法律与道德层面进行说服、疏导。
之后,在调解员的积极斡旋下,进一步为调解工作打开了局面,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由李某在一年时间内,分五期给付陈某拖欠材料款,第一期于7月30日前给付,至2026年5月6日前结清。至此,一场合同纠纷得到圆满解决。同日,双方当事人向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码市法庭申请司法确认。
来源:江华融媒体中心
作者:欧阳宁 康继达
编辑:刘翥
本文为江华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