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华:“微车间”激活移民就业“大动能”

来源:江华融媒体中心 作者:黄春华 李贻威(见习)通讯员 李丽 编辑:刘翥 2025-07-21 17:56:40
江华融媒
—分享—

wechat_2025-07-21_091417_297.png

近年来,江华立足县域产业基础,把“工厂建在安置点、岗位送到家门口”,既破解企业“招工难”,又破解移民“务工难”。如今,一个个“微车间”已成长为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生产线”,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wechat_2025-07-21_091519_216.png

码市镇冯源社区是涔天河扩建工程的移民安置点之一,在社区内的祥睿电子车间里,伴随着机器嗡鸣,数十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裁剪、焊锡、检测、包装电脑排线等各类电子产品连接线,日产能达上万条。36岁的安置点居民易拾连之前在广东务工,回来后务工工资和在广东相当。

“在家里工作好些,方便照顾老的照顾小的,月收入大概4千左右,最高的拿过5千多。”工人易拾连说。

像易拾连这样的移民,在冯源社区并非个例,公司2019年入驻社区后,专门开设了适应移民技能水平的培训课,从最简单的排线焊接教起,逐步培养出一批技术骨干。祥睿电子的产品包括手机、电脑、打印机等电子产品的数据传输线。

“目前订单已经排到9月份了,客户量也是相当可以的,上半年我们厂总产值在七百万左右,目前这个厂区大概有七八十个人。”祥睿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树茂说。

“我们社区目前有小微企业11家,光是我们社区就有363人在厂就业,他们的工资每个月在3千到6千,解决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大难题。”社区支书曾仁娥说。

wechat_2025-07-21_091442_224.png

为了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近三年来,江华在5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及移民村共投入移民后扶资金7697万元,用于建设和回购标准厂房54034.7㎡。引进55家企业入驻,以马达、数据线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可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就业移民人均每年增收3万元。

来源:江华融媒体中心

作者:黄春华 李贻威(见习)通讯员 李丽

编辑:刘翥

本文链接:http://www.jhxww.cn/content/646941/65/1514195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江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