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在两会后连续两周密集重磅接连发布打虎猎狐拍蝇刊文,涉及央国企、足协、领导干部等。其中《“诈病”逃避审查,80后书记坠入深渊》一文,讲述了39岁年轻干部马虹曾任职四川省喜德县李子乡原党委书记,因不甘“清贫”挖空心思寻“生财”之道,利用职务便利套取资金、个人贪贿受贿高达132万余元,事后竟妄想通过“诈病”手段逃避组织审查。最终因犯贪污罪、受贿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50万元。
从不甘清贫而走上“贪”路的马虹、知法犯法的足协纪委主任王小平再到即便退休几年因贪腐问题晚节不保的崔茂虎等等,无一不因“贪”念而起,通过权力变现,以作风不严不实显现端倪。纵观近日密集发布的案例,皆因走上权力高位而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使命、失去了对组织的敬畏之心、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在违法违纪之路迷失方向,令人叹息。《广雅》有言“廉,清也”,清则正、廉则威。党员干部要筑牢清正廉洁价值观底线,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就要积极加强作风建设,及时摆正思想。拿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气魄,以廉为扫,及时把好作风“自扫”关,才能扫来前途“清明”。
以廉为扫,推进作风“自扫”关,要求个人强化三不腐理念。“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于个人而言,39岁年轻干部马虹本有着大好的前途,但是因为不甘于清贫,所以铤而走险捞富贵,在奢侈生活的诱惑中丧失了个人理想信念。如果说国家是大海,个人是水滴,那么大海是由每一滴水组成,个人发展理念与国家发展理念息息相关。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期实践中总结提出的原创性理论。严格遵循“三不腐”要求,就是要求个人只有保持廉洁自律,才能在涵养正气中提高觉悟,坚持信仰初心、严守纪律规矩、严格家风家教;只有自觉抵制不良习气,才能确保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保持住清醒的头脑,稳得住心神、管的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只有坚持一日三省,才能及时查漏补缺,时时警钟长鸣,让“腐”无土可钻、无缝可盯、无孔可入。
以廉为扫,推进作风“自扫”关,要求个人积极落实责任担当。“惟敬可以胜怠,惟勤可以补拙,惟俭可以养廉”,四川省喜德县李子乡原党委书记马虹“面对工作上的困难,没有逆境摸索、提升自我,而是对基层“一针穿千线”的复杂、繁琐局面采取逃避、退缩的态度,她逐渐放松自我要求,甚至有了“不干事就不会出错”的想法。”所以,围绕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责任担当应落于“实”字下功夫。日前,人民日报刊登关于《干部热衷于组局喝酒、打牌掼蛋,可扫码举报》一文,剑指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存在“躺平式”作风、不良生活习气;深圳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迎来群众一片叫好。强化理念武装头脑而指导于实际,而干事唯实、做人唯实,才能以心换心赢得群众认可;实实在在“接地气”才能出实绩,助力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否则“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当前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落于“实”处,既要“盯”也要“钉”。即重点关键少数要盯住,重要事件事项像钉子一样于每一项都定住完成交办讲落实,唯有如此,才能不负国家不负人民。
当前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于国家则需“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于个人则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威而服吾公”,只有个人以廉为扫,积极推进作风“自扫”,才能厚植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信心和信赖,才能过得起“硬”关,不怕历史的检验、人民的审视,为个人扫来前途风清气正、为家国扫来前路爽朗青天。
来源:江华融媒体中心
作者:余鸿雁
编辑:刘翥
本文为江华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